2008/9/4

醒報 會是下一個明日報嗎?

最近報紙業最大的一個新聞就是醒報的創立,特別是在幾間大報紛紛收手退出的寒冬環境之下,還有人不怕死的跳進來,先姑且不論是對或是錯(反正出錢的很豪爽的說,是在作公理正義的),我們先看看她所謂的新媒體形式特色在哪,而整個趨勢是往哪裡走。

1.單一內容產出,多元平台呈現
這裡要注意到的是行動平台開始被注意到了,多元平台一直是媒體在網路興起後,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為網路在現在代表的是免費,而且是尚失主導權的免費(被入口網站所把持),但是行動閱讀開啟了新的契機,一則因為媒體是具有時間切割的特性(不懂者念念大眾媒體的教科書),所以在手機(或相似的載體)成為行動閱讀新平台後,是一塊報業跟雜誌業的由舊轉新的市場大餅,但是不同媒體必須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所以多元平台呈現是需要發力氣去做分析與創新的。
2.極簡內容,深度報導
剛剛提到呈現的方式,極簡是一個突破閱讀障礙的趨勢,在消費者閱讀習慣改變為快速以及大量的時候,特別是在行動閱讀上,資訊的方便閱讀是被需求的,但是如何能把資訊作最好的串聯成為深度報導,並且還加上串聯不同平台的閱讀,這也是個重要課題。
3.多工記者,媒體生態整合
辛苦的記者大哥們,將要邁入銀行理專的腳步啦,必須什麼都懂,什麼都會,還要什麼都精通,特別是平面媒體的記者們,不但寫的功力不可以便若,如何將影片拍的美美的更是要加把勁啦!

以上看起來,醒報的觀念跟做法都在正確的軌道上,只是標榜著正派經營的媒體,必須挑戰的是消費者對內容是不是買單,總覺得在一個可以吸引人的媒體故事上,醒報所訴求的”眾人皆睡我獨醒”,還是弱掉了。
相關新聞~
台灣醒報 想開闢媒體藍海

作者:陳世耀  出處:天下雜誌 402期 2008/07

正當台灣媒體面臨寒冬,紛紛吹起熄燈號和裁員縮編時,卻有人逆向操作,開辦了一個以網路為主的新媒體《台灣醒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媒體其實是一個商機很大的藍海市場,」《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說出了許多媒體人無法想像的話。
以拚經濟的上班族群為目標對象,《台灣醒報》以「網站」為主體,每日產出十五到二十則文字和影音新聞外,還製作可供下載列印的實體報紙,未來更希望結合手機推出五媒合一的新聞。

網路資訊量爆炸的時代,《台灣醒報》憑什麼有機會勝出?「少,就是多,」曾經在許多媒體工作過的林意玲認為,未來媒體成功的關鍵在於「輕薄短小、極 簡閱讀、深度報導」,希望幫助讀者在重複不休的電視新聞中,篩選和找到最重要的資訊,要讓讀者每天醒來不僅是知道真相,更找出新聞的意義、本質、未來發展 和解決之道。

另外,不僅內容要「極簡」,人力上更是以此原則降低營運成本。不到十人的工作團隊,每個記者都被要求能寫、能拍、能剪接新聞等多工能力,而這也是醒報認為未來媒體人的生存之道。

究竟什麼才是《台灣醒報》未來的獲利模式?不惜賣房子拿退休金辦報的林意玲指出,這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當資訊通路與管道太多時,好的內容是不怕寂寞的,未來更會有龐大的新聞和廣告商機。

新聞來源: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5310


台灣醒報未上市 已成關注焦點

記者/林怡利、李欣穎
  台灣醒報將於9月1日舉行開幕酒會,正式對外公佈上市,卻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出現索取醒報廣告價目表的廠商、更有多家媒體前去專訪社長林意玲。林意玲表 示,她認為一份好的報紙並不怕沒有人知道,對於報社收入方面問題,台灣醒報未來將會由廣告商或是股東的贊助獲得,另外也會接下公家機關或私人公司的案子來 輔助報社的收入。

 台灣醒報在報業寒冬之際創報,令人不免擔心報社收入來源,對此,林意玲說,她並不擔心報社營收問題,她認為台灣醒報只要做對的事,自然會能獲得廣告商或 股東的資助,她以這幾個月來媒體前往報導為例,在台灣醒報未上市也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已有包含自由時報等多家媒體前去採訪,由此可知只要經營好的報紙,並 不怕不受到關注。
新聞來源:銘報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10725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