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12

報紙產業數位化 手機媒體平台崛起

記者/科技、組織、報業綜合報導
 隨著報紙廣告量下降、紙成本提高等原因,報紙媒體已邁入寒冬,為了因應媒體寒冬期,報紙媒體逐步走向數位化,除了網路新聞快速發展,手機也成為另一個媒體平台。

報業困境 數位化為必然趨勢

 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媒體產業也進入寒冬,其中報紙媒體因成本、廣告量減少等影像,從去年開始已進行裁員、縮版等動作,以及網路等新興媒體發展等原因,帶起了報業數位化的開始。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資料顯示,台灣2008年的報社數量比2006年減少了近100家,另外,2008整體報紙廣告量較2007年下滑18.9%,顯示報紙產業需要尋求其他營利方式。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耀竹表示,報業不能再倚靠維持整體營收,應該試圖轉型或開發其他收入,如媒體策略、媒體採購或是異業聯盟等,皆是可考慮的方向。

新聞來源: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116203

 意識到傳統媒體產業的危機,報紙產業除了積極發展網路新聞外,線上資料庫、手機報紙也成為另一種營運模式,企圖為報紙產業帶來生存契機。但聯合線上副總經理賴建汀表示,目前新聞授權市場尚未成熟,商業模式也仍在摸索,雖然目前這部份的營收比例不多,但新聞有價概念仍必須建立,不能讓業者毫無負擔的任意使用。

新聞資料庫崛起 打開新聞收費市場

 雖然網路新聞崛起,新聞資料取得容易,但新聞有價觀念也因而興起,新聞資料庫成為報業額外的營運方式。

 新聞有價概念促使新聞資料庫的出現,並以網路為主要通路,聯合知識庫、中時資料庫、中央社資料庫等皆為目前較具規模的新聞資料庫,甚至有資料庫已開始納入影音部份。聯合線上副總經理賴健汀表示,資料庫的部分,利用查詢功能可將新聞做分類,提供不同類型的內容給客戶,將開創新聞銷售的新面貌。

 另外,中央社資料暨出版中心主任陳恕民表示,中央社也提供手機媒體服務,因此現在在規劃手機平台,建置完整系統。報業公會理事長林聖芬也表示,台灣消費者習慣資訊免費,但資訊免費的情況下難免會影響新聞的品質,媒體也難以經營下去,因此必須讓消費者了解優質的資訊是不能免費的。

新興媒體平台 報紙行動化

 行動服務市場成長,除了影音服務外,各大報紙也開始進攻手機服務市場,手機因此成為另一個媒體平台。

 除了各家報紙進駐手機加值服務以外,聯合線上正對行動載據市場進行開發,將網路上的新聞資料篩選導入手機中,成為一個手機版的udn聯合新聞網。聯合線上發展部經理莫家驊指出,雖然手機媒體目前在台灣的市場尚未成形,但他認為近幾年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希望可利用電信業低價的費率,吸引民眾接觸與嘗試。

 手機報紙成為報紙數位化的另一條路徑,提升報紙的行動化與即時性,未來也可能會朝客製化發展,用戶可選擇自己想要訂閱的內容,為報紙產業另闢了商機。以蘋果日報為例,在中華電信emome的手機加值服務中,用戶可自行挑選要體育、影劇等單一類別訂閱。

報紙數位化尚有困境

 報業數位化正在進行,但還有不少問題尚待克服,不只版權與收費問題,手機新聞的收訊、消費者接受度也是一大問題。

 隨著資訊流通的便利,網友任意傳閱、轉貼網路新聞,造成更多著作權的問題出現。另一方面,手機媒體除了收訊可再加強以外,營收也是一項問題。莫家驊表示,目前以提供便利服務為主要目標,先開拓市場,才會進一步思考營利方向。

 林聖芬表示,轉型成網路報、減少出報的日數等方法都是報業發展的過程,雖然目前手機報紙有容量不足、接收習慣、螢幕大小等問題需要改進,但不代表手機報紙沒有發展可能。

 最後,林聖芬也表示,數位化只是讓媒體多一個選擇,並非唯一的走向,應著重於內容優質與否,而不是在意新聞透過哪種平台傳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