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3

Google是這麼做的

這個禮拜有機會到Google去開會,於是乎可以見是到在網路上盛傳已久,照片中那Google超屌的辦公室,以及風格自由開放到極致的工作環境,我除了抱著有一點朝聖的心理,也是真的想見識一下,這個大家都稱讚有加的傳奇公司到底有甚麼獨特的地方。

一進到Google的櫃台,就看到了他們幫每一位訪客輸出一張專屬的名條貼紙,可以隨性的貼在身上,隨後就事先帶著我們滿足一下好奇心,看看他們的各項員工福利設施,然後在一個輕鬆的交誼廳吃著零食飲料,開始了我們的討論。我想著,果然是個很不賴的辦公室,我很喜歡這樣的氣氛環境,跟我們討論著合作案的,無論是主管或是同仁,都有著自然誠懇又不自傲的態度,透露著恰如其分的自信與自尊,針對我們所提出來的規劃,他們也無私的充分提供了建議,真的是很不賴的感覺。但是我總是覺得,就算是台灣本土其實也還是有不少這樣的公司,為什麼Google會被人所推崇呢?直到我們要結束了會議,準備要離開的時候,我終於發現解答疑問的關鍵。

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他們在櫃檯前拿出了一顆球,要我們把貼在身上的名條撕下來貼在球上,他們說從今年一月開始用這樣的形式累積著訪客來訪的痕跡,我忽然了解了,原來他們了解如何”累積”。

過去在輔導數位內容廠商時,常常遇到的就是一些資訊業者,擁有十分優秀的技術,於是開始利用技術以及購買一些內容的授權,就跨入內容與媒體的產業,但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無論投入多少的行銷資源,無論買多優質的內容,消費者的黏度就是不夠,我分析給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沒有累積出令人感動的核心元素。

Amazon當年要做網路書店時,他們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累積所有書的完整的資料與分類,他們在沒有找到可以累積出來觸動消費者心理的核心時,他們就是不斷的累積。國內最成功的104人力銀行網,我還記得當年他們是請工讀生將收集出來的履歷一筆筆的輸入資料庫,因為他們知道累積的重要。而明日報在網路興起時有著快速風光的時候,但一夕之間的崩塌原因一樣是,他們沒有累積出一定的能量,相反的,udn默默的建立資料庫累積新聞,所以這兩年來他們的投入開始有了成果,也就是他們在累積中找到核心的價值。

數位是如此,傳統產業的成功何嘗不是,上週我在看國內的棒球新聞,發現我們也開始有一些經典的紀錄鏡頭,有一些讓人難以忘懷的特殊演出,是可以拿出來整理以及讓人回味的,這也是累積了20年才有的感動,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不管是美技演出或是出糗鏡頭,都不會是在職棒第一年時,所拿出來的幾個精彩好球可以比擬的。

所以,不論是新興的數位內容產業,或是傳統內容媒體想要轉型,要記得開始累積數位內容的感動,不要忘記了,當初在傳統的管道上之所以成功,不也是這麼來的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