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聯合知識庫在各大媒體新聞宣告改版的訊息,強調除了原有網頁架構外,更整合各項資料源概分為「報紙雜誌」及「影音」兩項,查詢功能頁面簡化以方便會員直覺式操作,且介面依資料源屬性分類,以強化進階搜尋功能服務。說了這麼多,我想真的讓人覺得有眼睛一亮的東西,並沒有出現。
剛好上週有機會跟聯合知識庫的人在聊天,從他們口中得知,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處理全版圖文報的資料庫建置,也就是說未來可以直接搜尋,某一天整份報紙的原版內容,聽起來還蠻炫的,好像你家過去留下來的報紙可以丟了,因為如果你需要,你就可以直接列印出與當天一模一樣的整份報紙,但是想一想,這樣的需求會有多少呢?這樣能對消費者產生多少的附加價值呢?唯一有價值的部分我提醒他們,就是有特殊節日或對某人有特殊意義日子的報紙,可以拿來做成商品(他們後來跟我說已經有這樣的相關商品http://udndata.com/store/),例如將結婚紀念日當天印成T恤,曾經投稿被選錄的人可印出來變成窗簾,但是這個衍生出來的商品的產值還是有限,所以我回到基本問他們,聯合知識庫的資料最被需求的部份是什麼?他們回答我,是學術研究界或公單位的報告跟研究。
我很驚訝的問,那你們有思考過,如何幫助他們更方便或是有效讓使用者可以完成他們的工作嗎?如果Google聯合其他新聞業者將資料庫完成了,搜尋功能又更強,他們該怎麼面對?(我猜想Google已經在準備了)他們知不知道花這麼多年建置這樣的資料庫,如何跟他們的核心能力結合?(千萬不要說核心能力是建置資料庫,或是這次改版的技術,事實上聯合新聞網的搜尋結果是不太精準的)我很誠心的跟他們建議,新聞媒體最核心的能力是"事件搜尋"。
一個有經驗有敏銳度的記者,絕不會靠者跑新聞去找新聞,絕對是能做事件聯想,整合過去資訊來找出新聞,也就是事件搜尋的能力比別人強,而未來當消費者可以免費的搜尋到更多更準確的過往新聞資料,而且是免費的,那什麼會是他們付費的關鍵呢?就是幫助他們將事件的時間關聯,牽涉關聯....這樣的能力如何能在資訊化的時代轉換成價值,也轉換成獨有的商業模式,應該是聯合新聞網必須思考的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