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23

嚇到人的New York Times首頁



剛剛想進入紐約時報的網站瀏覽新聞,突然跑出來了一個大大的flash動畫害我下了一大跳,還以為上錯網站或是被病毒入侵,自從紐約時報取消了付費瀏覽的機制後,仍然在找尋新的獲利方式,只是這樣子賣廣告,完全毀損了紐約時報的新聞媒體形象(感覺蘋果化了),一方面看得出來美國時局真的很差(我也是雷曼受災戶),另一方面紐約時報是不是想放棄在網站跟實體之間目標客戶的連結,直接切入新的讀者群。

問題就是,媒體他本身既有的品牌形象,是無法在實體與網路之間作任何切割的,實體的新聞專業,網路的新聞輕鬆但仍然要專業,實體的品牌既然是有質感的,網路上就不要變的廉價,紐約時報在網路上進行的,應該是要利用網路的無遠弗屆,讓展現的客觀性與地域性更加有價值,新聞產業應該走的路請看以下的文章

Google要把過期舊報紙變數位資訊

中國時報 2007.09.19 
紐約時報電子報 不收費了
鍾玉玨/紐約時報十八日報導

執美國報業牛耳的《紐約時報》今天宣布,電子報自今晚午夜起(台灣時間十七日中午十二時)停止對其部分內容的收費,已繳費訂戶可申請退費。

該報二年前推出線上訂戶服務,年費與月費分別是四九點九五元與七點九五美元(約台幣一六五九元或二六四元),繳費的訂戶與實體報紙訂戶,可以線上瀏覽專屬專欄並免費使用資料庫。

紐約時報改弦更張,大方開放電子報與資料庫供網友閱覽,主要是基於網路生態。該報資深副總席勒說,來自於付費訂戶的營收遠不及線上廣告營 收。她坦言,當初並未預想到Google與Yahoo等搜尋引擎,引導到紐時,而帶來的可觀點閱率以及隨之而來的廣告量。但她並未透露停止收費後,瀏覽人 次會成長多少,也不明說額外的廣告收益有多少。

根據網路市調公司尼爾森公布的資料,紐時網站每月瀏覽達一千三百萬人。媒體研究員艾特伍德說,廣告收益搭配訂戶收益的混合營運模式雖然令人心動,不過長期而言,仍是廣告收益佔上風。

他說紐時特別會善用讀者的背景資料,讓廣告發揮最大效益,這點讓廣告主樂於和紐時合作。

紐時電子版推出訂戶服務後,讀者無法直接上網瀏覽廿三個專欄作家的文章,只好輾轉透過搜尋引擎,進入張貼其文章的網站,或者透過熱心讀者群轉寄文章。這些間接讀者正是增加點閱率以及廣告收益的「搖錢樹」。

專家表示,專欄文章本身不太可能帶來龐大的廣告收益,不過足以導引網友點閱紐時其他較有人氣的網站,諸如醫療與科技等專題版。

目前全美只剩下道瓊公司旗下的《華爾街日報》電子版堅持收費。該報的線上訂戶近一百萬人,每年可挹注六千五百萬美元。

不過道瓊以及母公司「新聞集團」已開始考慮是否繼續一九九六年以來的收費制度。據悉,新聞集團董事長梅鐸已提及免費開放華爾街日報的可能 性。英國的《金融時報》和紐時一樣,對部分文章收費,至於《洛杉磯時報》二○○五年曾短暫收費,不過礙於瀏覽人次大幅下滑,沒多久就宣布放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