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業基本的收入分為銷售與廣告,在M型的趨勢下漸漸形成受入兩極化,雜誌可以免費出版追求發行最大的廣告收益,他們只需要Cover成本與解決通路,就可以形成一個商業模式,而企業本著自有的專業力所提供的內容,產出具市場價值的雜誌銷售,前一陣子熱賣的玩具相關雜誌以及名車相關雜誌,可以顯示出,內容不再是雜誌編輯的獨有能力,出版社的核心只剩下發行(其實發行能力早已經被高X給削減了,不過圈內人才知道這裡就不多提)印製的能力。
去年商周出了幾本雜誌書,讓書籍也走向了雜誌化,包含書籍的出版社業再搶食這一塊的市場,企業因為不懂編務發行與印製,所以必須透過出版業來協助傳遞資訊,但是在數位平台慢慢的暢通,越來越多的素人作家產生,甚至企業裡就有這樣屬於半專業性質的人才,所以編務的價值鏈先是被破壞了,加上電子書開始爆紅,剛剛所說發行與印製的成本已經不再重要,又再跳過出版這一段的價值鏈,這一塊就是最大的費用來源,也是企業掙脫出版價鎖的最後一道防線。
在今天的一個新聞中"行銷人福音,『第五媒體—行動行銷操作手冊』,免費電子書下載"看到跨越出版的模式產生,原來是一家經營網路簡訊的公司,將如何利用網路簡訊作為行銷的工具,整理出公司的經驗編輯成冊,這樣的流程就跟作者在寫書沒什麼兩樣,差別是發行的方式與目的不同而已,我相信他已經是過實體出版的方式發行,無論是在市場上銷售或是由企業自行採買後分送,可以看見與評估的成效都不大,於是改由數位通路讓人下載,所以先不論這本書的內容是否夠水準,至少前半段我覺得是有一些值得參考的內容,以知識性的文章置入行銷手法,因為是免費下載的電子書,所以讀者對專業可讀的要求並不高,當然操作內容的手法上是沒有出版社這麼精準,卻已經是可以跳過出版這一段的價值鏈,我想如果把這一段的費用(發行一本書的成本是很可觀的),拿來做創意或更細緻的操作,或製作成電子書可看的格式,產生的效果將會更大。
內容還是王嗎?前一陣子我也才討論過這件事,請見如果內容是「王」 為何還沒坐上寶座?,我提到數位通路太過多元而不安定,各種可能的情況都會發生,內容如果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世界大戰中的"肥羊","肥羊"就是可以從他身上撈很多錢(企業可以省下來的成本),他卻沒有反擊的能力(只剩發行與印製能力的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