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費"一書中提到,數位經濟可以進入免費的時代,在於技術造成的機會成本降低,麥可波特曾提出過競爭策略指出,企業有3種基本的策略選擇,分別是「成本領導策略」「差異化策略」「目標集中策略」,簡單解釋「成本領導策略」就是擴大規模,控制成本低於對手的策略,而「差異化策略」即是利用價格以外的因素,讓顧客感覺有所不同,也就是讓顧客都願意為該項「差異」支付比對手企業高的代價,「目標集中策略」就是針對特定的顧客群、某個產品鏈的一個特定區段或某個地區市場上,專門滿足特定對象或特定細分市場的需要,也就是客製化的服務。
成本領導很顯而易見就是開頭所謂的技術經濟規模,也就是建立免費平台的基本條件,由於機會成本接近為零的狀態下,這個階段的廠商必須投資所謂的規模,也就是市場佔有率,Google或書臉或現在一線的新媒體都是在做相同的事情,這一階段的數位應用技術,就是能創造使用者規模例如搜尋引擎,MMORPG,媒合引擎或Salesforce.com等等。在這一個階段,通常是免費經濟的基礎,也必須透過建立這樣的免費基礎,才能執行後續的「差異化策略」,所以通常只有最大者才能有機會生存到下一步的獲利模式。
「差異化策略」則是在擁有規模後,所需要的技術就是應用加值的技術,無論是提供付費的進階服務(VIP會員),或是完整服務(例如德國小雨傘),或是虛擬寶物(目前最流行的農民幣,可以領先其他玩家),而在這個階段是無法單獨存在的,因為數位世界哩,被抄襲或模仿的速度,會讓尚未有規模使用者的平台,迅速被瓜分。難道後起者,就必須建立新規模後才能生存嗎?當然不是,最後一項「目標集中策略」就是留給小而有技術的公司。
「目標集中策略」可以有兩個應用技術的方向,一個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像現在有需多的服務,是以Google搜尋為核心技術,他專注於某一項客戶的市場,建立垂直的資料歸類服務,中國大陸有非常多這樣的網站,或是像臉書中的一些外掛商店或服務,以社群為目標客戶進行銷售的動作,另外一種就是客製化的服務,但是投入成本高,技術成本也高,必須時時隨著技術應用市場或客戶市場來跟進,目前網路廣告與行動廣告,就是屬於這一類的。
台灣目前最熱的除了電子書,另一個話題就是雲端技術,我們用上述的方式來試著推敲一下,雲端平台目前看來,就在第一步建立規模經濟,無論谷哥或亞馬遜,都搶著極大化它的服務規模當中,而谷哥在差異化中選擇的是企業應用服務,而亞馬遜則選擇市集服務,至於
「目標集中策略」,大家可以思考,我之前提過,在企業與個人間的整合端,以及ERP的客製化市場,有沒有生存圖利的空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