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6

新媒體成功模式的分析

今天要說的主題可能嚴肅了一些,但也可能有趣,看寫著寫著方向會怎麼跑吧!過去我把三個目前最成功的網站稍微分析了一下,試圖從他在新媒體方面的發展找出一個成功的邏輯性出來,希望可以讓大家做一點參考。

我們先從google,facebook,amazon書店的發展歷程來看



由影片中我歸納的部分來看,發現其實他們最開始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新媒體服務的平台,也許是像amazon花了兩年的時間,慢慢建立規模經濟,也 可能是像google利用眾人的力量,產生規模經濟,接下來依據平台的用途與公司的經營核心,amazon從電子商務最重要的消費動態分析往雲端服務走, 而google維持搜尋媒合的核心能力,不斷建構內容平台,以增加他可以銷售的廣告平台,未來依然是雲端工具的服務,facebook是社群平台的服務, 透過社群的聚集與散播,讓遊戲或電子商務可以利用這個平台作勾結(我稱之為寄居蟹模式),目前他開始發展更適合服務寄居蟹的工具,其實也是走向tob的雲 端服務。

整個看起來,如同影片中的三個步驟STEP1 成本領導 差異策略 焦點策略,來建立競爭障礙與優勢後,STEP2 產業鏈或價值鏈的切割,運用技術改變現有的產業鏈或價值鏈,形成有賺錢模式的商業運作後STEP3 應用技術&平台模式複製,開始橫向的複製服務,有群聚效應後自然而然的就往雲端服務來發展,因為雲端服務將是下一步的規模經濟。所以,我們想想如 果要創造另一個新的新媒體服務,你要切入哪一個免費服務並且可以建立規模優勢,而切入的服務中該領域產業模式是否可以解構他的產業鏈,並且用新媒體取代, 最後就是延伸的服務模式是否可以複製,雖然我有想法了,但是仍然需要技術跟友人討論來淬鍊,更屌的新媒體慢慢成形中.....
ps.看起來應該是偏嚴肅無趣的文章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