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5

從Google的便便計畫--看最夯的物聯網



前一陣子,網路上流傳了Google的馬桶無線上網計畫 Google TiSP,計畫的內容就是民眾們可以免費向Google索取無線上網工具包,把工具包中的纜線的一頭接上工具包裡的無線AP,另一頭丟到馬桶裡面,然後沖水讓光纖纜線沖進下水道,在下水道的另一頭有Google派出的人員,將光纖接到Google裝好的網路骨幹上,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家中無限上網了,雖然後來發現只是搞笑的新聞,但是仔細想想,如果連馬桶都可以有上網的功能,那麼過去二十四孝理的庚黔婁為親嚐糞,現在只要在馬桶中裝一個便便分析器,接上網路到雲端醫療服務,隨時都可以依便便的狀況檢測出身體狀況,不需要每天親自嚐糞,就可以在現代科技中被滿足孝順的美德,我稱之為便便計畫。

話說回來,現在真的已經很輕鬆的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服務,無論遠端醫療服務或是數位血壓計等等,都已經是有所謂物聯網的慨念形成,什麼是最近大家視為雲端之後可以拯救科技前景的物聯網呢?其實他就是雲端服務衍生出來的新科技觀念,簡單講就是讓你身邊的食衣住行育樂中會使用到的任何的物品都可以連線上網,然後將使用上的訊息或是物品的變化,透過網路傳送到運算的中心,然後針對各種需求提供建議,諮詢或內容服務等,小可以到每天個人的飲食起居,大可以到天災人禍的防患未然。

我們先假設所有物品都已經連接上網,而每個人有一張物聯SIM卡,從很早就被提起過的數位冰箱舉例,過去是從冰箱可以知道裏面放了什麼食物,你放入和拿出了什麼食物,然後冰箱連接Internet後,建議你食用和採買的食物,甚至通知或提供你的家人和醫生做參考等,掌控你的建康,控制預算,以及連絡供貨商,自動送食物上門,但現在物聯網冰箱產生後,可以應用的範圍就更廣泛了,首先你可以在外面購物車上安裝SIM卡,於是你家的冰箱內容就瞬間傳上來,這時候你看到了空運來台的大筴蟹,忽然想來個螃蟹全餐,於是輸入用餐人數(包含是哪些人),雲端就根據每個人的食量,身體狀況,喜好等等,根據物聯冰箱裡已經有的食物與物聯廚房中還有的配料,提供最經濟實惠的menu,順便就把食譜輸入到物聯瓦斯爐或電鍋上,你知要根據建議的菜單買好食材,就可以準備享受一頓大餐,當然中間可能還自動發出訊息給家人詢問會不會回家吃飯,說不定雲端還會分析大家預計的工作量還有多少,預估的交通狀況如何來計算大約幾點可以回到家,一切資訊都在瞬間處理完畢。

當然,物聯網的成功必須是在各項基礎架構的完備的情形下,才能如此美妙的服務,除了每個東西都有感應器與連結上網的裝置外,最重要的還是雲端上有足夠的內容可以提供以及足夠的資料可以運算,在那之前,我還是期待可以孝順父母的便便計畫能早日實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