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4

全媒體出版-定義新媒體(內容篇)



前一陣子中國的媒體界開始倡導"全媒體出版"的觀念,也就是將一種內容多種媒介同步出版,除了紙本外,還可以透過例如通過手機、網際網路,電子書、或各種行動載體等把內容最大化地利用和傳播。事實上,這樣的觀念在跨傳統媒體間已經是本來就有的雛型,最常見的就是一本小說經過編劇的重新詮釋後,成為一部精彩的電影,而宣傳手法更是在跨媒體間,將內容組成平面、30秒電視廣告、電影開演前的長段落預告等不同型式的露出做廣告。

在新媒體的時代來臨時,我們不能只在於宣傳時才考慮全媒體出版的形式,而是在於內容製作時,就先要考慮不同出版通路的需求,如「達文西密碼」的作家丹‧布朗在實體書局推出「失落的符號」精裝本的同時,也在Amazo.com上推出Kindle用戶只要以9.99美元即可採購、 下載該書的優惠方案。只是在iPad出現後,純文字轉換的概念已經快速擴大全媒體的界線,例如位於英國的Penguin Books執行長John Makinson表示:「我們將透過在內容上嵌入聲音、影片,並盡其所能地放入各種媒介以呈現電子書內容」。並在由英國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主辦的「Digital Media and Broadcasting Conference 2010」會場上展示電子書的多媒體出版方式:



除了因為多媒體可以跨越各種型態,而必須為全媒體出版的考量點外,另外就是內容管理的能力,在數位出版的面向中,內容如何透過資訊技術的管理、分類、自動化與數位計量價值,這就考驗出版業者對於內容、對於通路、以及未來科技的熟悉度了,誰知道除了iPAD外,將來在物聯網(萬物皆可上網,萬物皆須內容)的時代來臨時,還有哪些內容載體會出現呢?

再往前看一點全媒體出版的未來,還要能成為一個出版的協作平台,協助創作者將文字、圖片、影音或未來的新型態內容,能透過上述的通路與展現方式,全媒體出版給閱聽者瀏覽閱讀,這也是數位出版價值鏈中,傳統業者可以站穩陣腳的關鍵位置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新媒體的傳播型態

沒有留言: